机器心理学家未来唯一不会被AI取代的职业

本站原创 0 2024-10-21

《我,机器人》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中短篇科幻小说集。小说集描绘了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在经历了一步步发展之后,最终“挺立于人类与毁灭之间”。更重要的是,小说中不但有机器人,还有“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

在实际工作中,机器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这也是“机器人心理学家”的职责所在:有趣的是,她要做的并非排除“机器故障”,而是要理解和解决机器人的“心理问题”。

回到现实,机器心理学可以算是一个对应人类心理学的新学科,它可以让人们了解机器的心理,和机器交互更有效更便捷,最终使得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于人类。

虽然现阶段还没有这一职业,但随着AI的发展,机器心理学务必会成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这是为什么呢?

AI与心理学看似是相亲结合,其实是指腹为婚

1、机器心理学家是AI发展的“脚蹬”

但凡讲起AI,人们总是会强调大数据的多样性和它的计算力更强大、更准确、更高效,但是实际上AI本质上会引爆这个时代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交互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机交互从“唯物”变为“唯心”,从键盘、鼠标等变成语音、触摸甚至脑电波即人的意识。这样人们就产生了一种恐惧,一种机器的能量非常强大但是难以驾驭的恐惧。所以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消除这种隔阂,让机器心理学家去沟通大众和机器,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更好的接受机器。

在几千年前,人类就驯服了马匹,但是真正开始掌握马匹是因为脚蹬的发明,脚蹬是什么呢?就是搭在马身上,供人上马踩的东西。甚至可以说,脚蹬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仅仅只是因为马镫作为介质改变了人机交互的关系。

而机器心理学家某种程度上就在充当马镫这个角色,人机的交互由此而变得更加顺畅。从机器角度来说,如果有人了解它们是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来学习和采取行动的,那么它们犯错的概率也会小得多。或者,当它们犯了错,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而不是造成公众恐慌。

Facebook2017年7月引起广泛争议的“开发出人类无法理解”的沟通的智能对话机器人项目已经被关闭,因为研究者担心会“失控”。

虽然听上去很可怕,看上去上又似乎只是乱码,但是并没有人对此做出具体解释。

2、心理学乃人工智能之干爹

去年苹果招聘,要求求职者除了要懂计算机还要懂心理学。原因是,人们在与Siri沟通的时候,不自觉会向她倾诉,但Siri尚未智能到能作为心理咨询师。某种程度上,这种复合型人才也算是机器心理学家的初始版本了。有些人感叹这一跨界有点大,其实计算机与心理学结合并不是随着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们从人工智能发展伊始就一脉相承。

美国最早的人工智能学者司马贺(赫伯特.西蒙自取的中文名)就是一名心理学家,他使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产生了人工智能这一新学科,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而从贡献上而言,“认知心理学”称为“干爹”毫不为过。

早在1955年,他成功开发出“逻辑推理者”,使用机器进行人工推理。随后,他又研制出“一般解决者”,通过判断现在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不断进行反馈从而达到目标。

这种反馈机制正是以人类的思维方式为基础,为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应用实例。按司马贺的说法,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表现出来的那种如果由人表现就会被称为之智能的行为,比如认知。

上一篇:机器人赋能杭州亚运会展现中国科技力量
下一篇:李世鹏博士加盟科大讯飞任AI研究院联席院长
相关文章